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苗乡侗寨 > 正文
 
牵着你的手 彩色丝线的见证
来源: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作者: 杨秀廷 贵州日报记者 邱存双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7日 08:56:00     
 

        

 亲爱的读者朋友,新春佳节的鞭炮声尚在耳畔,也许您还沉浸在亲人团聚的温馨之中,那一份无以论价难以忘怀的亲情,将伴随您走过2011年的又一个旅程。

  本期,我们将为刚刚度过佳节的您讲述一个感人的亲情故事,一段用不离不弃和数十年的坚守书写在大山深处的旷世情缘!

  锦屏县河口乡苗族汉子姜贵清,在妻子不幸瘫痪在床以后的20余年时间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真情呵护,相濡以沫,用朴实的情怀铸就了一段传奇的爱情亲情交融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生动感人,而且蕴含哲理,富有深意;不仅在当地带出了一种新风尚,而且也是和谐社会的一种真情演绎。这在世风日下,道德滑坡的当下,这段故事,尤显珍贵!

  且让我们一起品读——《牵着你的手》

图片摄影 杨秀廷

  彩色丝线的见证

  节日过后,又逢剑河县南嘉镇赶集,锦屏县河口乡瑶光村里寨的苗族老汉姜贵清和往常一样,把家中里里外外的活忙完后,就按照妻子范祝英的吩咐去离家20里的南嘉集镇上买妻子绣花用的彩色丝线。瘫痪在床的妻子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用完丝线,两个儿子和儿媳都在广东打工,姜贵清一个人挑起了照顾妻子,喂猪、养牛和种田种地的担子,同时还要照顾三个正在上学的孙儿。

  这一天,他天没亮就起床,早早地做好了饭菜,喂了猪,又上山割了一挑牛草,随后把饭菜和水摆放到妻子床前的木凳上,才往集市赶。

  为给妻子买丝线,姜贵清已经记不清在这条路上走了多少次,以前是和妻子一道去赶集,买丝线都是妻子范祝英自己的事。但从1989年农历8月23日妻子摔伤至今,20余年来,他这个庄稼汉,从一个当初不知道去哪里买丝线,而今学会了丝线色彩的搭配,他也由一个42岁的青壮年变成了鬓发花白的花甲老头。

  姜老汉买丝线有一种特别的意义,两年前的农历8月23日,妻子范祝英在床头支起个绣花布绷,说要绣一个枕头给姜贵清,那天距妻子摔伤致残整整20周年,妻子说要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丈夫20年辛苦付出的感谢。

  “还是绣一对鸳鸯吧?”那天,在病床上,范祝英一边在绣花布绷上比划一边说。

  听了妻子的话,不知是受了感动还是有些害羞,姜贵清转过身去擦了一下眼睛。他只说了句:“绣什么都行,只要你高兴。都是老头子老太婆了,你还那样客气。”便忙去了。

  70多岁的邻居姜述熙是个热心人,经常给姜贵清家一些帮助,老人当时正在姜贵清家里谈事情,听到这对患难夫妻的对话,他高兴地说:“是该纪念一下,20多年来真是辛苦了你们两口子。这些丝线呀、绣的那些花花草草就是你们感情的见证。”

  苦命人心心相印

  1968年秋天,锦屏、剑河、黎平三县交界的青山界百里苗乡秋色灿烂,山里的柿子、猕猴桃、八月瓜熟了,满山遍野都洋溢着瓜果的清香,21岁的山妹子范祝英也收获了虽然有些清苦却甜蜜的爱情。这个9岁时父亲就病故的苦命农家女,在亲友的祝福中离开家乡锦屏县固本乡培亮苗寨,嫁到30多里外的锦屏县河口乡瑶光苗寨里寨,成为苗家后生姜贵清的新娘子。

  7岁时父亲病逝的姜贵清也是一个苦命的农家娃,相同的人生遭遇让这对苦命夫妻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范祝英说:“姜贵清和我都是苦娘崽,我们心里都能够装下别人。”

  那时还是生产队集体劳动,这对新婚夫妇与村民们一道早出晚归,辛勤劳动,一年下来,他们挣下的工分往往比别人要多。

  范祝英在娘家时,就跟母亲学做针线。到了瑶光苗寨,她经常跟寨子里的姑娘画背带图样,教她们绣花。她不仅心灵手巧,而且心地善良,加上她清甜的歌喉,在寨子里很有人缘。她成了乡亲们心眼里漂亮、能干而又有灵气的能人。

  不久,他们的大儿子姜正霖出生。几年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勃勃生机,夫妻俩用辛勤的汗水创造着新的生活。

  “我们很快把房子装修起来了,我们种的粮食年年增产,家里的谷子堆满了三个房间。”回忆起当“冒尖户”的那些日子,范祝英那张因久不见阳光而显得有些苍白的脸上泛起了红光。

  然而世事难料,一次意外事故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1989年农历8月23日,又一年的秋收接近尾声,山里的雨雾天气就要到来,姜贵清和范祝英每天都在抢收稻谷。这天,姜贵清早早去了山上的责任田,范祝英则在家里忙活,她每天安顿好70多岁的婆婆和小孩,还要喂猪喂牛,之后才能给姜贵清送饭。满仓的谷子需要翻晒,范祝英便到二楼的台楼上打扫,正扫着扫着,不慎踩在一块松动的垫板一端,瞬间,那块木板的另一端翘了起来,只听到“哐啷”一声,重重地摔到一楼水泥地上的范祝英顿时昏厥过去。

  两个多小时后范祝英醒来,发现她的整个下肢已经失去了知觉。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

  瑶光苗寨是锦屏县最偏远落后的村寨,坐车到县城要走四个多小时,范祝英受伤时那里还没有通班车,加之她的脊椎骨多处受伤,经不起几个小时的长途颠簸,姜贵清便请乡医到家里来医治范祝英。

  4个多月后,范祝英大小便失禁的病症得到控制,但依然只能瘫在床上。面对70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在床的妻子和3个9岁到15岁的孩子,姜贵清默默地挑起了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生活重担。

  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姜贵清借遍了所有的亲友想让妻子站立起来。几年的治疗让他明白了一个事实:妻子下肢的肌肉正在严重萎缩,已经成了一个高位截瘫病人。

  母亲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大儿子初中二年级就辍学回家帮父亲;女儿姜和梅读到小学三年级也辍学。姜贵清咬着牙顶着压力,领着病妻和孩子们,熬过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终于,建起了新房子;大儿子结婚了;女儿出嫁了;小儿子结婚了;孙儿外孙女出生了。

  一桩桩、一件件喜事的后面,是姜贵清隐忍的坚持和斑白的头发。虽然家里还欠着亲友几万元钱,但姜贵清说:“有我顶着!”

  为了挣钱还债,儿子儿媳们都要求外出打工,姜贵清说:“家里有我,你们就放心去吧。”

  就是这样一个硬汉,也有落泪的时候。

  2005年农历正月19日下午,姜贵清正在离家4里远的地里干活,突然他听到河对面有人呼喊,抬头一望,只见寨子上空浓烟滚滚。他急忙沿着河边的山路一阵猛跑,等他气喘吁吁跑过一华里多长的石板街到了寨子里时,眼前的情景让他惊呆了:他家那栋崭新的木楼,只剩下一片废墟。

  “祝英,你在那里?”姜贵清大喊一声,老泪纵横。

  后来他听说,火灾发生时范祝英是被人从床上抱下来拖出去的,当时他家木房的二楼已经着火了。

  那场大火,把姜贵清家里所有的财产全部吞噬了。一家人在寨脚的古枫树群中搭起茅草棚栖身。家里的桶、盆、锅、碗等用品都是乡亲们送来的。

  “我捡了一条命,但家里的东西全部烧掉了,我那二崽刚结婚几个月,那些家具电器都是他的血汗钱办的呀!”至今,范祝英讲起那次火灾,神情依旧黯然。

  “我们家的棚子在大树脚,蚊子特别多,我就用棕树叶做了一把扇子,一回家就给她赶蚊子。”姜贵清说。

  也许是那一次的打击太大,范祝英常常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她茶饭不思,每天躺在床上唉声叹气。

  姜贵清见只是在话语上劝慰范祝英起不了什么作用,这个当过多年村主任的老村干召集家里人开起了家庭会议,他提出了向亲友借钱建房的计划,同时安排家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

  儿子儿媳们留下3个孙子让姜贵清照看。临走那天,病床上的范祝英悲从中来,嚎啕大哭。姜贵清对即将远行的儿子儿媳说:“你们要记住,哭是没有用的。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后来姜贵清说,那句话其实是说给妻子听的。

  孩子们去打工后,姜贵清和妻子在大树脚下的棚子里住了一年多。

  天底下最好的父亲

  女儿姜和梅出嫁前一直在家帮父亲照顾母亲,她出嫁时姜贵清做了一件让村里人遗憾而又敬佩的事,他辞去了村民委主任职务,为的是更好地照顾妻子。

  这件事一直被大儿子姜正霖记在心里,他被父亲的言行感动着,他非常钦佩自己的父亲。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我的父亲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虽然远隔千里,但我们还是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了他的自豪,当然更多的是牵挂。

  那天,姜贵清拨通了大儿子姜正霖的电话,他告诉儿子,家里的稻谷已经收完了,两个上初中的孙子在学校住,上小学的孙女也很乖,让他们放心。姜贵清问儿子今年回不回家过年:“你去年也没有回来,正海两个都有两年没回家了。争取回来看看你妈,看看孩子。我和你妈喂了一头大猪,你们要是不回来过年,我们在家的几个人也吃不完。”

  姜贵清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子女,也影响着他们的亲友和寨子里的人。

  在瑶光苗寨及周边的村寨里,说到姜贵清,大家都说是个大好人。“在我们这里,要讲哪样是良心,哪样是关心,只要去姜贵清家看看你就知道了。寨子里谁家吵架,女人们只要说一句‘你看人家姜贵清多好’,男人们便会慢慢消了火气。”姜述熙老人说要把姜贵清和范祝英的故事编成山歌来唱,教育子孙。

  寨子里63岁的龙家凤是范祝英年轻时的歌场伙伴,虽然她们的娘家各在一个村寨,却都是嫁到瑶光苗寨里寨,而且还是邻居。龙家凤有什么心事总是去跟范祝英说;范祝英遇到什么困难也常会找龙家凤帮。龙家凤常说,范祝英有福气,遇上了一个好男人。让龙家凤感动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在范祝英生病前,他们的家都是范祝英管钱,范祝英生病后的20年里,无论是孩子们打工汇来的钱,还是农村发放的低保金、种粮补贴或是姜贵清在寨子里打零工的收入,全都交给范祝英。家里的人亲客往、孩子上学等开支都由范祝英安排,这个家,一直是范祝英“当”着;第二件是不喝酒的范祝英却是家里的品酒人。姜贵清烤酒时,第一杯酒都是请范祝英品尝,由她决定酒水接取的时间长短。其实,每次烤酒,范祝英都只是象征性地把酒杯端起来闻一下,这一“闻”就是20年。乡亲们说,喝酒的虽然是姜贵清,“醉”了的却是范祝英。

  瑶光苗寨坐落在清水江和乌江汇合处的山岭上,这里山地切割纵深,山势陡峭,条件比较差,人们生产劳动都是爬坡下岭,劳动强度大。姜贵清一个人种着全家的口粮田,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这几年,他家打谷子就只是姜贵清一个人,已经是年逾花甲的老人,扛着打谷桶攀爬在山路上,收了谷子一挑一挑地往家里担。

  “无论多劳累,多饿,多渴,他劳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看妻子,给妻子端水送饭,20年来每天都这样。他把重担承担了,孩子们就可以放心去挣钱。我们很佩服他,他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我在学校教书时常常给学生讲姜贵清的故事。”村里的姜福星老师从村小学退休后担任过村支书,与姜贵清一起在村“两委”共过事,说到姜贵清,姜福星老师赞赏不已。

  医不好你的病

  也要医好你的心

  范祝英受伤后,下半身出现严重的截瘫症状,直接导致大小便失禁,这对一个勤劳、手巧而又爱画花、爱绣花的青年妇女来说,那种心灵的痛楚比身体的病痛来得更加残酷。

  看着丈夫忙里忙外每天给自己倒粪便,洗被褥,范祝英觉得自己成了家里的累赘。

  一天,姜贵清从固本乡请来一个民间草医,范祝英却说:“我这病是治不好了的,我不想再浪费钱了。”

  那几天,范祝英只是倒头闷睡,家里人和她说话也不理睬。姜贵清请来范祝英的娘家人,范祝英还是不开口。姜贵清每天守在病床前,和她说话,讲那些年轻时的美好往事,讲他们和歌伴们一起在歌场上第一次见面的情景,讲着讲着,姜贵清轻轻哼起了年轻时唱的山歌:

  喝口凉水打湿喉,

  唱支山歌解忧愁;

  凉水解得心头火,

  歌声解得忧愁人。

  生也不离死不离,

  要等江边岩脱皮;

  要等江边岩生崽,

  岩石生崽也不离......

  唱着唱着,姜贵清发现妻子的脸上淌下了泪水。趁热打铁,他拉着范祝英的手说:“我们就像一双筷子,要是打落一根,就不成双了。”

  范祝英含着泪点了点头,姜贵清的眼睛也湿了,他握住妻子的手说:“祝英,你不要难过。就算医不好你身上的病,我也要医好你的心。”

  姜贵清的深情呵护,深深打动了范祝英。他主动要求家人把水管接到她的房间,让家人把衣服和盆放在床边的木凳子上,她揽起了给全家人洗衣服的活。接着,她又让家里人拿来针线,给家里人缝缝补补。

  “你以前绣的花很好看,继续绣花吧。”一天,收工回来的姜贵清对范祝英说。

  范祝英在床头支起绣花布绷子。从那时起,范祝英那间房子开始变得热闹和敞亮起来。她先是给女儿绣嫁妆,当八对枕套、两套背带和30双鞋垫在范祝英的手里,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出落而成后,那些鸳鸯戏水、福禄寿喜、红花绿叶的图案活灵活现地呈现时,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范祝英的脸上泛起了久违的笑容。

  姑娘们来到姜贵清家,要范祝英教她们画花鸟、绣花,房间里不时有笑声传出来。

  “我妈给我的嫁妆我一直舍不得用。”女儿姜和梅说自己有一个心愿,就是留下母亲的那些绣花物品,传给女儿,因为那些东西代表母亲最好的心愿。亲身感受过父母20余年来艰难历程的姜和梅,今天已是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她已经深深体悟到母亲的那些绣品,是父亲和母亲生命里经历风雨洗礼后绽放出的灿烂。

  那是无声的大爱。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