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长卷记录历史全新的视觉传达和心理感受
——专访贵州画院院长陈争画家笔下的贵州陈争
《都市小舒》:创作《贵州百年》长卷的想法是怎样产生的?这是贵州画家首次联合进行的大型长卷创作吗?贵州历史上,是否有其他记录历史的绘画长卷?
陈争:历史行进到今天,在我们生存的这块土地上曾经所发生的事件以及所产生的有影响的人物,都已经成为远去并成为越来越模糊的背影。随着2011、2012年的到来和临近,迎来了诸多重大的历史纪念日——如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贵州建省600年等。作为生存在当下的艺术家,以怎样的姿态来面临和与之对应,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经市政协陈石主席的提议,在省、市政协文史委、市档案馆、市志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们获得了大量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字资料,促使我们产生了创作的激情与勇气,决定以长卷形式,对我们贵州近百年的历史,用画笔来进行一番回顾和表现。
从事这样的创作既是一次尝试,更是一次学习。据我所知对我省的美术家来讲应该是首次。
在贵州艺术史上,是否存在着同样的表现形式,只能说迄今听说或见到过。
《都市小舒》:用画卷体现的区域历史,和用文字书写的历史相比,有什么特点?在选材和表现等等过程中,什么是最关键的,什么是最困难的,什么又是最独到和其他记录方式无法比拟的?
陈争:绘画是造型的艺术,除去对历史应有的尊重,更多遵循的是艺术自身的创作规律。否则,它既无法替代历史的影像记录,又失去了自身的特质和价值。
最关键的就是如何以绘画的语言形式选择具有历史特征指向的视觉元素,使之既具有史料价值又有审美价值,而最困难的就是做到使上述两种价值有机统一。长卷是我国传统绘画中一种特有的形式,它能够对时间与空间进行自由的调度,使被表现的对象随着长卷的展开和推移,得到多角度、多方位的呈现和展示。因此,以这一形式来描绘历史题材,能够获得与独幅创作、组画创作全然不同的视觉传达和心理感受。
《都市小舒》:有多少位画家参与到这次长卷创作中?平均年龄多少?创作时间大概多久?这样多人参与的创作,用怎样的方式分配任务,以及如何推进?
陈争:到目前为止,由于对创作时间的安排要求相对集中,此外由于长卷这一形式对制作条件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主要投入的创作力量还是我院在职专业画家。当然,还有不少文化学者、文史专家以及美术界的部分画家,也积极参与到创作构思和初稿审定当中。
创作人员以中青年画家为主。从2010年开始投入创作,所需时间大概为1至2年。
根据专业和画家所擅长,按照画面的6个版块,分别将人物、山水、花鸟画家,加上油画、版画、设计等其他门类的专业人员,组成了6个创作小组,同步推进。
《都市小舒》:《贵州百年》长卷的六个部分,在创作之前有确定具体内容的脚本吗?如果没有,如何确定将在长卷上展示体现的具体内容?如何保持长卷的整体感和延伸性?
陈争:长卷画的创作,不同于连环画,不需要详细具体的文字脚本,但要作充分的案头准备和有着宏观整体的布局和构思。
“贵州百年”长卷,基本上以6各部分构成,我们将以20米为一部分,来描绘一个内容。
长卷的整体感主要体现在一种叙事方法的统一,倒未必以单纯同一的手法描绘而成。不同的题材部分,应赋予不同的、与之内容相应的艺术语言,随着描绘内容的变化,如果一味追求手段的统一,那会显得十分牵强附会。
《都市小舒》:听说在创作预备期,已经请相关专家对贵州百年历史需要突出的内容给予了学术上的支持,但因为没有具体脚本,而绘画本身又有着艺术创作的感性特质,这是否可以认为,画家们笔下的《贵州百年》,也是带有个人认识和情感的历史记忆?如何在凝固的历史和个性的情感中,寻求平衡?
陈争:绘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创作主体——艺术家自己——情感的介入,这也正是绘画艺术的生命所在。当然,合作的形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个人的艺术语言与风格,但是它仍然保存和带有创作者自己的想象、理解和认知方式。
毕竟我们所描绘的历史已经远去,其中许多的功过是非都已有让我们耳熟能详的定论,并且已经深入人心,业已沉淀为艺术家们的对历史认知的主线。所以,我不认为在创作中,理智和情感会产生多大的冲突和失衡。
《都市小舒》:您个人承担的是长卷哪个部分的创作?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对这部分创作内容的理解。预计最终完成的作品,将是怎样的一种风格呈现?
陈争:我个人承担“百年人物”部分。这一部分应该是长卷中较为核心、重要的部分。它将在有限的篇幅内,描绘近百年来贵州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当然,这些人物要周全地在20余米悉数出现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那么如何选取、过滤复杂的名单,就不免涉及取向问题。我的基本想法是,尽可能地将对贵州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客观地遴选出来,配以一部分相关的事件、场景作为背景,使被描绘的人物形象能置放于所处的历史空间中,不至于成为简单的肖像罗列。
长卷绘画虽是古老的形式,也有着它的程式与规律。但是,笔墨当随时代,审美更须具备时代特征。所以我力争在作品的制作形式上,更多的融入一些时代的元素,无论在形象塑造、时空调度、表现手法上,更自由、更丰富、更符合当代的观赏方式。
非行者不知
胡世鹏(贵州画院专职画家,《贵州百年长卷》创作人员)
现在,真的感到时间有些不够用了。原先自己闲散而有序的生活规律,渐渐被另一种紧张而有序的生活规律所替代。
首先是去年岁末儿子的出生,小崽的呱呱落地声将期盼久矣的我引领到了他的世界;喜悦与疲惫交叉刺激着我为数不多的多巴胺。宅在家里两个多月后,朋友小安来访,叹曰:“其实一个男人是可以被改变的,但需要另一个小男人来催化他。”呵呵,精辟。
其次是上班后,“贵州百年”百米长卷创作任务六卷之一的“市井百态”卷,由画院分配给了我。一米宽、二十米长的大幅创作需浓缩一百年的贵阳都市生活变化,这类题材于我是第一次涉足。得到这个命题后,心情的起伏一波三折;从激动至茫然到精进,最终要求自己一个字———挺!
挺,挺住自己的内心一念;挺住身边诸事干扰;挺住长短得失;挺住技艺要求。凡事皆有难度,有难度才会有滋味,有乐趣。不惟绘画,就算平日里我最喜欢的电脑游戏,也是如此。游戏玩的目的就是要过关,不过关怎呼过瘾呢?《刺客信条》或《破坏王》里那么难的关卡啊,可我还是克服困难,逐一通过了勒。嘿嘿,快说跑题了。
回到“市井百态”的长卷创作上来谈,虽说初启帷幕,但已是几个回合的较量了。从陈争院长开会安排创作任务伊始,同事方骏、马媛媛帮忙搜集、复印大量资料;到自己回家整理思路,画草图、设计人物动态等等,好不容易弄出一张按比例缩小的长卷草图。于是带到金阳书画创作室请陈争院长及同事们提意见,大家对我的草图提出了很多宝贵建议,受益良多。特别是陈院长对我提出两大问题:一,要打破时空的限制;二,人物造型宜平面化。听后,顿时自己豁然开朗起来。于是自己决定全部重新起稿,推翻重来。如果放在这张草图没有画出来之前,只是以空对空的谈谈想法,是不会一下领悟到陈院长的意见及思路的。因相互碰撞而起思路的火花,而引发另一种思维模式的诞生,由此可见艺术家们的交流多么重要,特别是以作品或草图的实物展开分析会使自身获益匪浅。正所谓:非行者不知,非知者不行。
长卷的工作刚开序幕,但时间非常紧迫。自己负责的这卷“市井百态”最终将以何种样式展现出来,我也未知。愿紧张而有序地时光流变,把我对贵阳百年变迁都市百态的体会逐一表述吧,因为我也是这座都市里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