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实现贵州省经济跨越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日前,本报记者就金融行业如何支持我省“十二五”经济发展,如何支持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等问题,专题采访了贵州省金融学会会长、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行长王平。
记者:贵州省确定在“十二五”期间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请问金融如何支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
王平:针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发展部署,我们进行了专项研究,近日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制订下发了《关于印发〈金融支持工业强省战略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了具体支持措施:积极做好贵州省工业十大产业振兴的信贷支持工作,重点支持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民族医药和特色食品及旅游商品八个千亿元产业建设,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集中信贷资源实行适度的信贷倾斜。加大对省内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的信贷资金支持,切实满足工业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需求。加大对循环经济的信贷投入力度,坚持“有扶有控”和“绿色信贷”原则,对重点节能环保工程、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进行倾斜。强化对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的信贷支持,积极培育新的信贷增长点,鼓励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积极配合产业园区建设行动计划,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鼓励金融机构在产业园区内设立网点。支持开放型工业,加大对鼓励类产业转移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积极支持工业外贸发展,完善工业企业出口信贷、服务产品买方信贷政策措施。鼓励金融机构支持大型骨干工业企业并购重组,促进区域产业升级等。
记者:请问金融将如何支持贵州城镇化带动战略实施?
王平:我认为应从4方面入手:一是充分发挥货币信贷政策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着力缓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融资困难。二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资源开发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三是进一步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改进服务手段,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四是建立金融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激励机制,将金融机构支持城镇化的情况纳入全省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的内容,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存款用于当地。
记者:省委省政府在提出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同时,还提出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请问您对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有何设想?
王平:2010年,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联合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意见》。目前,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大力发展富有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完善农村金融的组织体系;加大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的“窗口指导”,督促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农村支付清算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搭建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和征信服务平台;继续推广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工作,确保金融支持“三农”的信贷政策得到落实;加强农村金融政策与财税政策的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
记者:2010年贵州省企业直接融资占比为11.4%,较2009年提高了8.6个百分点,融资结构得到了优化,但目前省内经济实体主要依靠金融机构间接融资的局面仍未改变,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王平:今后我们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着力培育上市资源,鼓励更多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通过上市获取所需的资金;做好企业债券的推广工作,扩大省内经济实体企业债券融资的规模;促进企业更多的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融入资金,力争“十二五”期间的发行品种扩大到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和超短期融资券等;积极争取财税等部门制定中小企业集合票据发行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鼓励设立各类投资基金,为贵州省企业发展筹集资金。
记者: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其中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对此贵州金融界要做好哪些工作?
王平:充分履行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作为贵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牵头单位的职责,积极推行全省征信体系建设。继续以中小企业信用体系试验区建设为重点,逐步摸索并形成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开展农村信用体系试点县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人行牵头、多方参与、多方受益”的模式,改善农村信用环境。以培育市场为重点,建立信用评级长效发展机制,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合作,在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探索开展“星级企业培植计划”。扩大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采集面,着力提高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数据质量,不断提升征信系统服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