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江口县梵净山黑湾河,但见新铺的柏油路向山外延伸,新建的黑湾河游客服务中心和梵管局管理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络绎不绝的游客正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山门内走去…… 仅清明3天小长假,江口县共接待游客1.32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100万元。
近年来,该县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地委、行署“两带两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一业带三化”,坚持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实施了30个文化旅游基础设施重点项目。特别是2010年,抢抓全省第五届旅发大会在铜召开,主会场设在江口的机遇,举全县之力,发扬“宁愿苦干实干,不能苦等苦熬”的铜仁精神和“5+2、白+黑”的奋斗精神,用不到1年的时间完成了需要5年才能实现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目标,梵净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极大提升,助推江口经济社会实现“五大跨越”。
文化旅游产业实现大迈进
全省旅发大会的胜利召开,有力地带动了该县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该县以茶叶、竹制品、牛肉干、豆腐干、黑皮花生等为主的旅游商品开发、包装、 推销取得了喜人成绩。由玉金龙茶叶公司生产的绿茶“江口翠芽”在上海博览会上荣获金奖,昭凤牛干巴被评为贵州省著名商标,新增竹制工艺品品种10余种;由企业在民和乡试种了300亩黑皮花生。对山野菜进行了整合包装,对牛干巴、豆腐干进行了改良包装,藤茶达到25种不同形式包装效果,县内自产的绿茶包装品种达到了6种。旅发大会期间,该县组织了11家企业推荐了60件旅游商品参加全区“两赛一会”活动,取得了较好成绩,其中11件被地区推荐到省里参加总决赛。组织了县内外28家旅游商品销售企业到黑湾河进行集中展示和销售,有效改善黑湾河景区有游无购的状况。打造了云舍土家族第一村、寨沙侗寨等乡村旅游模式。
2010年,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5亿元,入境游客177万人次,分别是2005年的7.2倍和12.9倍。2011年第一季度,全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1亿元,入境游客46.88万人次。
梵净山旅游形象得到大提升
该县紧紧抓住旅发大会期间省内外多家知名媒体云集江口这一大好时机,充分展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形象,把 旅发大会作为宣传和扩大梵净山旅游品牌影响力的“扬声器”,努力把梵净山打造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目的地。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对梵净山的宣传促销力度。先后制作了《旅发大会知识及文明礼仪宣传册》、《梵净山文化·旅发大会专刊》、《梵天净土·生态江口》、《旅游指南》、《江口县创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宣传册》、《梵净山诗词集》、《梵净山画册》、《梵净山特色食谱》等宣传资料,精心制作了《神奇梵净山》宣传光碟和梵净山风光扑克,完成了《铜仁旅游文史集萃》江口生态文化部分的撰稿工作。
配合地区成功举办了梵净山佛教文化系列活动,承办了全区山地户外运动和全国桥牌“千人百团大战”等赛事活动。梵净山先后荣获中国五大佛教名山、全国低碳旅游示范区、全国精品旅游示范区、全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全国青少年户外运动基地等品牌称号,该县被命名为贵州省长寿之乡。今年3月22日,由地区旅游局、江口县政府、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贵阳主办了“我在梵净山下等你”桃源铜仁天天散客直通车推广启动仪式,开创了我省旅游长线天天发直通车的先例。
2011年,该县将完成6平方公里的县 城新区详细规划,投资5亿多元,完成梵净山北路二期、北门大道、回龙大道、北门河公园、县城垃圾填埋场、城市公厕和翘湾小区市政拆迁安置房建设等12个项目。梵净山景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的工程得到快速推进,截至4月10日,佛教文化苑建设项目的大雄宝殿和天王殿装饰装修及佛像的装饰已完工;生态植物园建设项目的B栋房屋内重新装饰,场地平整和绿化等附属设施正在进行;黑湾河旅游服务小区建设项目的北区停车服务中心主体已完工,正在进行外部装修。北区商业街A、B、C三栋均已完工,正在浇筑屋面。河堤整治,北区商业街沿河部分的景观、防洪工程正在紧张施工,场平开始施工。北区佛教茶道苑正在施工;黑湾河鸽子花大酒店建设项目的二号楼一层已完工,其他待装修;东太国际度假村建设项目的一期栖溪假日酒店的装修工程正在进行;劲嘉集团转塘国际休闲度假中心建设项目的安置工作已启动,高尔夫球场正在进行前期征地测量中。同时,地委、行署将于4月下旬对总投资高达27亿多元的15个梵净山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行集中开工奠基。
结构调整迈出大步伐
该县坚持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的发展思路,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形成了“一乡一特”的农业产业发展格局。在巩固原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利用江梵公路沿线粮田进行大胆尝试和探索,实施了“整乡推进、集团帮扶”万亩蔬菜产业化扶贫项目,带动了全县广大农民群众转变种植观念,有效提高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为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做出了一个样板。2010年,全县农业总产值78820万元,亩平均农业产值为1130元,经济作物占种植面积比重上升了31.5%,粮食作物的面积比重下降了22.4%。
今年,全县建成优质烤烟基地1.5万亩,蔬菜基地5.14万亩,经果林2.73万亩,生态茶园4.76万亩,楠竹基地3万亩,油茶基地1.2万亩;建立33个养殖小区(场)、12个特种养殖小区(场),发展特种养殖大户24户。坚持工业围绕旅游业发展的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扎实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实施工业新型化发展战略。依法关停了桃映煤矸石焚烧点、七里冲同心红砖厂等8家砖厂和宏森悬窑水泥生产线,加强了全县木材加工企业的清理,关闭了22家木材加工企业。大 力推进三个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工业总产值完成9117万元,同比增长43.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137万元,同比增长43.2%。
旅游环境得到大改善
该县利用旅发大会召开的契机,认真开展了舆论宣传、安全保障、交通组织、食品卫生、后勤服务、工作督查等各项工作,提高了办会能力、市民素质和服务水平,旅游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江口新闻》从最初的每周三期到每周五期,累计播出文化旅游产业报道100余期。同时,在贵州日报、贵州人民广播电台、铜仁日报等媒体上刊发稿件152篇(条),在《天下文摘》制作了两期江口县文化旅游专刊,在贵州电视台、铜仁电视台等媒体上播出新闻41条,在金黔在线、多彩贵州网、铜仁门户网发布讯息58条、图片68张。 精心制作了5000份旅发大会知识及文明礼仪宣传册;精心编辑了《梵净山文化·旅发大会专刊》,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梵天净土·生态江口》画册5000册、《旅游指南》1万册、《神奇梵净山》宣传光碟5000张,增强了梵净山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该县采取强化防控、强化侦控、强化排查的“三强”措施,集中开展治安环境整治和风险应对工作,确保了“零事故”的目标实现。积极召开宾馆、餐馆负责人座谈会,开展后勤服务工作培训,组织有关人员对餐馆、农家乐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或调换,保证了食宿质量。在交通、供电、通讯、气象等服务方面,制定了细化方案和应急措施,并严格按照细化方案,做好各项保障工作,随时保持备战状态。2010年,该县全年新签约项目22个,到位资金10.8亿元。今年第一季度全县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4个,签约资金1.56亿元,到位资金1.877亿元(包括以前签约项目到位资金),占全年任务的12.9%,同比增长257%。
城乡面貌发生大变化
去年以来,共拆除乱搭乱建摊位330余处,清理三星东路、环城南路、商业街等路段各种占道经营730余户(次),对环城南路、老车站、新车站、新市街、盐业公司等处临时摊点10余处600余个摊位进行划行归市,对县城区肉食、蔬菜、粉、禽蛋、米、水果、竹木器及其他农副产品类400余户进行划行归市和合理的分流,取缔了“马路市场”。通过专项整治,三星东路严管街实现了预期目标,曾经以拥堵闻名的三星东路如今环境干净整洁,秩序井然有序,交通顺畅便捷,同时通过对环城南路实行单行道,既规范了环城南路农贸市场车辆停放秩序,又缓解了三星东路购物休闲车辆“乱停靠”这一老大难问题,人民群众满意度得到提高。修整开放了 县委大院、县医院、财政局等机关单位和环城南路的临时停车点15处,同时新修整了老肉行水果市场1个,并投入151.5万元对县城区21条背街小巷进行了硬化处理,引导、动员64家县直临街单位、部门在门头门面悬挂霓虹灯,美化、亮化县城。组织干部群众清运河道垃圾,对向河道内乱倒垃圾的行为实行严管重罚,并对河道两岸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确保了河道的干净整洁;组织各乡(镇)、县公路养护管理段人员200余人次拆除辖区内公路沿线乱搭乱建38处,清除公路沿线上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6吨多,对公路沿线10余座公厕进行了卫生整治,确保了公路沿线干净整洁;组织干部职工200余人对建筑工地及商住小区进行了彻底整治,共清运各种建筑、生活垃圾2吨多,确保了县城区干净整洁;聘请了保洁人员对景区景点进行24小时保洁,确保了景区景点的干净整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1500万元,实施了蒋家湾至黑湾河公路沿线村庄整治工程,完成了1137户房屋立面改造和庭院整治,旅游公路沿线的村庄院落形象迅速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