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名家梁衡、乐黛云将在贵州日报礼堂作《文化与读书》、《中国文化面对新世界》的精彩演讲
金黔在线讯 作为贵州日报文化周刊“27°黔地标”创刊系列活动之一,贵州文化大讲堂将于4月26日在贵州日报报业大楼一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届时我国文化名家梁衡、乐黛云将分别作《文化与读书》《中国文化面对新世界》的精彩演讲。
此次邀请全国文化名家来黔举办“贵州文化大讲堂”,既是“27°黔地标”文化周刊创刊活动的重要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周刊将在更大空间、更广阔范围为大众提供高端文化产品功能的体现。
将在此次“贵州文化大讲堂”演讲的文化名家有梁衡、乐黛云。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他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等职,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梁衡对贵州情有独钟,多次到贵州考察、采风、讲学。
此次他演讲的题目是《文化与读书》,梁衡老师将从宏观上为我们解析文化本身的结构与脉络、读书与文化间的关系。
讲座从人的特性入手,剥丝抽茧,通过对文化、文化形态及文化的进步发展的层层思考,最终落脚到书籍对文化的积累与传承、读书对人的改变这一问题。
讲座将详细讲解一系列重大文化话题――文化怎样走向进步、新近文化的标准是什么,书籍如何传承文化改变世界,读书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影响世界和中国的12本书,西方文化向东方文化的普及等等。内容思想深刻,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文采斐然,发人深省,是一次极高水准的文化盛宴。
此次演讲的另一位文化大家是乐黛云先生,现任北京大学现代文学和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外国语大学顾问教授、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化大学兼任教授。1990年获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全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
乐黛云20年来一直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1985-1998)、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1989-1997),自1989年担任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至今。
比较文学是一种文学研究,它首先要求研究在不同文化和不同学科中人与人通过文学进行沟通的种种历史、现状和可能,其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文学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坚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避免灾难性的文化冲突以至武装冲突。文化的多元发展以及人们沟通和对话的需要正是比较文学的灵魂。
乐黛云是贵州人,一直非常关心贵州文化事业的发展,此次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文化面对新世界》,她将从全球化宏大背景中,观察分析中国文化的现状及走向,开阔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维和想象。
将于4月25日创刊的贵州日报文化周刊“27°黔地标”,是贵州日报对文艺副刊进行的重大改革和创新。
“27°黔地标”每周五出版,4―8版全彩色印刷。周刊“以中国的视角,做大文化传播”。
主要版面有文化新闻版群、文史艺术类版群两大类。文化新闻版群有封面新闻、黔论、黔声、黔风、文化地图、黔人黔事(报告文学)等新锐版面,文史艺术类版群有纯文学的娄山关月、七色花语,有黔览(阅读)、黔镜(影视)、黔艺、黔史等。
“27°黔地标”文化周刊将秉承读者办报、专家办报、开门办报的党报文艺副刊优良作风,高擎大文化传播旗帜,拓展大文化推介之路,立足贵州多姿多彩多元的文化资源,梳理挖掘“文化千岛”的神奇魅力,建构文化贵州创新型的高端平台,塑造贵州人博大精深的文化自信与精神自信。
在唱响主旋律的前提下,追求宏观思维,实现贵州表达,用大文化的视角来审视贵州,关照贵州,挖掘历史,把握现实,谋划未来的文化核心,发掘多元民族文化的奇光异彩。
周刊将紧扣时代脉搏,对专刊精准定位,突出特色,力争满足不同读者需求,为其提供自选“文化大超市”。着力于提升党报文艺专刊的新闻性,增大信息量,关注多种艺术门类,走一条传播贵州、推介贵州、咏唱贵州的大文化传播之路,促进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