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资讯中心: 国际  | 国内  | 民族精英  | 红色之旅  | 彩瀑人生  |  万峰林神秘之境  |  小七孔  |  苗乡侗寨
  你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关注民生 > 正文
 
贵州辛亥革命老人马登瀛
来源:开县政协新闻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2日 11:21:44     
 

        

     在清镇鸭池河畔化龙古镇上,流传着辛亥革命老人马登瀛的许多传说,云其当过“都督”,曾“衣锦还乡”,带来“军乐队”从上街吹打到下街;他在重庆当军官时,在街头见一年轻美貌女子“摆棋局”,局盘书有“让君一车马,奴走一着先;奴输随君去,君输两元钱”字条,他好奇地先拿出两块大洋,与女子下棋,结果取胜,该女子拒绝收钱,硬要嫁给他为妻。后来战事兵败,他与“叫花子”易服而逃回老家,富裕家庭随之败落。马登瀛最后举家迁居鸭池河对面的黔西县大关镇,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化龙街上的老人过河“赶场”,在大关街上遇见过他,走路还“四平八稳”,仍有军人气度等等。传说纷纭,扑朔迷离。笔者查阅了有关贵州辛亥革命史料,从《周素园文集》、《贵州辛亥人物传稿》及《贵州文史资料选辑》等文献中,寻找到马登瀛的点滴记载,而在民国及新编《清镇县志》、新编《黔西县志》却找不到任何线索,从而引发笔者对这位神奇老人更浓厚的寻踪觅迹之趣。
  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笔者在化龙马氏族人的联系下,于2011年2月22日驱车前往黔西大关。找到了马登瀛的两个嫡孙马明用、马明信,并祭拜老人墓地。看到了老人遗留下来的《马氏家谱》、《杂录》、《日记》等手迹残稿,还看到了一张珍贵的绘制于光绪33年(1907年)《贵州常备军步队第一标营舍全图》,其图为丝绸质料,长2米,宽1.5米,下部图标说明有小部分残损。据其嫡孙介绍,这是其祖父亲手绘制的“城防图”,过去家里收藏有几大皮箱这样的图纸;还有几张身佩军刀的“戎装”照片(照片是镶嵌在铜镜框里面的),身边站有许多士兵;还有一大本《自传》手稿,里面讲到蔡锷、熊克武等许多人物。过去家里没有重视这些遗物,除了留下这张“城防图”、几件手稿残本及祖父逝世前照的一张相片外,其余的全部丢失了。马氏兄弟说:“祖父仅有兄妹二人,姑婆嫁到大关镇上周家,家庭条件较好,且祖父与姑公、姑婆的兄妹感情较深,才从化龙把家搬到大关来居住的。因祖父过去做过‘旧军官’,我们上学、当兵、招工都‘沾不上边’,虽然祖父在解放初土改‘划成份’时被划为‘城镇贫民’,但子孙没有逃脱‘靠边站’的厄运,其给后人‘惹祸’的军官照片等遗物就不敢留下了。祖父生性不愿低头求人,不愿去‘招惹’当官的上司同僚,亦不愿谈及‘过往风光’,以教私塾谋生,对子孙管教甚严,我们从小吃饭就不敢‘跷二郎腿’,站有站像,坐有坐样,行为举止要求严格”。……百年沧桑,物过事非,笔者通过翻阅史料及其孙的访谈,揭开传说中马登瀛老人之神秘面纱。

  马登瀛(1886—1960年),字繁素,晚年自署“蕃庶”。其先祖明末自江西吉安府庐陵县从军入黔,官至指挥使,落籍贵州修文石关寨,二世祖迁居清镇化蜡蛇场(又名化那条子场,古水西化那土司治地,明末清初设立集市,形成集镇,为十二生肖之蛇场。因贸易中忌“蛇”、“赊”字音,又因黔人谓蛇为“条子”,亦谓蛇为“小龙”,故名条子场,民国年间改名化龙,为清镇县属化龙乡治地,即今清镇市新店镇化龙村),清咸同兵燹,马氏家族惨遭杀戮,人丁所剩无几,元气大伤。反乱平息,马氏承遗复业,至马登瀛父辈成为化龙镇街头的富户,与同镇刘氏财富相当。清光绪12年(1886年)农历5月13日,马登瀛降生于化龙镇桐子树马氏祖宅,幼年被家长送入镇中私塾启蒙读书。光绪30年(1904年)10月,在父母的包办下娶黔西县五里坝汪顺之三女为妻。两年后生女翠英夭亡,其妻汪氏服毒自杀,父母逼其再娶妻室留守祖业。马登瀛不愿抱残守缺屈居乡里,于光绪32年(1906年)7月离家到贵阳投军入伍。
  贵州新军始建于清光绪31年(1905年),称之为“新建陆军贵州常备步兵第一标”,系贵州巡抚岑春萱奏请设立,驻扎贵阳城外南岳山麓南厂。新军编制仿效日本,一切操练按西法办理,官佐均由军事学校出身或具有军事知识的人员充任(鄂籍官佐居多,系岑春萱由湖北按察使升任贵州巡抚后由鄂新军调来充任,时人誉之“湖北行伍派”),标统袁义保,副标统兼教练官为杨荩诚,队官为赵德全等。在新军中,马登瀛因读过私塾,有“秀才”之誉,次年就担任了司务长。据其孙介绍:“祖父(马登瀛)为逃婚而投军,在新军中当做饭‘伙夫’。有一次过年,祖父书写了一幅对联贴于食堂门前,被一位有文化的长官看见,询问这幅对联是谁撰写的,大家都说是‘马伙夫’所书写。于是新军长官见他年轻有才,就把他提为了司书,并送入随营讲武堂学习军事测绘”。光绪33年(1907年)10月,陆军部检查官崔道祥奉命入营阅考,司书马登瀛的阅考成绩名列讲武堂最优等第1名,赏给五品军功,提升为贵州新军第1标排长。宣统元年(1909年)由云贵总督锡良调入云南从事军事测量,担任测绘委员。宣统3年(1911年)4月奉调回黔,担任贵州新军第1标1营左队队官。
  马登瀛在贵州新军中,通过与接受现代军事教育的官兵交往,并同贵阳饱学之士的接触,认识到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非变革无以救国图强之理。与新军炮队正目杨树青相熟识,经杨树青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在贵州之组织——贵州自治学社,得阅《民报》及贵州自治学社主办的《西南日报》、《自治学社杂志》等进步报刊,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赞同革命党人的政治主张,曾参与发动和运动新军目兵起义,并与赵德全等官佐相联系。武昌起义成功之消息传入贵阳,贵州自治学社与宪政预备会合流,策动陆军小学师生和新军官兵组织革命武装响应起义。新军标目杨树青冒死发难,枪击反动标统袁义保,打响了贵州辛亥革命新军起义第一枪。宣统3年(1911年)农历9月13日(11月4日)贵州新军起义进入贵阳城,马登瀛充任临时大队长(支队长),率部驻守官钱局,迫使贵州巡抚沈瑜庆同意并宣布“贵州独立”,交出军政大权。起义官兵及贵阳各界爱国人士推举新军官佐杨荩诚(原在日本士官学校留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赵德全为正副都督,建立新的革命政权——大汉贵州军政府,以省咨议局为军政府办公之署。军政府成立后,马登瀛担任都督府军务部上校副官长,为建立新政权、维护新秩序出谋划策,并认真履行其职责,赢得上司的器重和兵目的拥戴。军政府将贵州新军扩编至四标,马登瀛擢任为第2标第3营管带(营长)。
  宣统3年(1911年)12月4日,为保卫武昌首义成果,贵州军政府决定组织北伐军,首批北伐黔军由都督杨荩诚率队离黔援鄂,以副都督赵德全代理贵州都督,留守贵阳。次年(民国元年,1912年)1月17日,马登瀛率部随第2标标统萧洪斌(湖北人)离黔援鄂,行至湖南辰州、常德,南北和议成功,奉令率部暂驻辰州待命。不久,暂驻常德的标统萧洪斌因贩鸦片入湘被黔军司令官田宗祯、执法官赵文彬处决,黔军中“湖北行伍派”覆灭,马登瀛驻防辰州未受任何牵连影响。后来,贵州都督杨荩诚到南京会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与陆军总长黄兴商定,于8月1日将驻湘西辰州、常德等地的北伐黔军改编为陆军步兵第42旅,任命田宗祯为旅长(未到职,后周燊儒继任)。下辖83团(团长席正铭)和84团(团长官宗汉),马登瀛擢升为83团团附(副团长),83团下辖刘莘园、胡畏三、田子玉三营,其团营官佐均为黔人。
  黔军出师北伐后,贵州宪政预备会领袖任可澄、黔军第4标标统刘显世等人勾引滇军唐继尧率部“假道北伐”入黔,捕杀自治学社骨干、贵州代都督赵德全及第一批北伐援川回黔官兵,颠覆了贵州军政府。唐继尧在贵州残杀起义黔军,与袁世凯勾接祸黔,其倒行逆施为北伐黔军官兵所不容忍。民国元年(1912年)6月12日,在黎元洪、谭延闿等人的调停下,唐继尧与湘、鄂、黔三省四方代表在湖南新安书院举行“洪江会议”,议定北伐黔军一律回黔,驻黔滇军限期退尽等八条条约(史称《洪江条约》),唐继尧在袁世凯的暗地操纵下撕毁条约,更加引发北伐黔军的愤恨。
  民国元年(1912年)10月25日,黔军83团、84团在湘西辰州誓师回黔,推举席正铭为“荡寇总司令”,马登瀛为总司令部参谋长,率部在黔东松桃、铜仁与唐继尧部滇军激战,黔军弹尽粮绝失利而退入四川秀山、酉阳,官兵大部失散。民国2年(1913年)夏秋,孙中山先生发动“二次革命”,熊克武在重庆宣布独立,出任川军总司令。马登瀛率残部改投川军熊克武,任熊部鲁屏周(鲁瀛,原贵州北防军督带,因反唐继尧率部离黔)营副营长,后任熊克武总司令部前敌总指挥长,其化龙老家却被滇军多次查抄。民国初年护国护法运动期间,贵州实为川、滇、黔军阀反复争夺的地盘,连年混战,马登瀛在一次战斗中被炮弹炸伤眼睛,几近失明,而退出军界,返回贵阳。

  据其孙马明用介绍:马登瀛原在贵阳购置有公馆,伤残后回贵阳医治居住过一段时间,曾有一个老警卫随身看护,背进扶出。随着贵州政局的变幻,原同僚部属刘莘园、胡畏三等人顺应潮流而飞黄腾达;陈开钊、席正铭等人捐躯沙场或惨死他乡;而马登瀛如同昙花一现,也没有人再记得他辛亥首义之功而受到垂青,亦没有夙敌记仇而受到株连。马登瀛眼伤治愈后落下残疾,右眼视力无法恢复。因其具有深厚的军事素养,应原军中部属旧友之聘,曾在四川、云南等地川滇军队中作教官;又因看不惯军中腐败残忍,不愿混迹军阀争战之中而归隐林下。大约在民国15年(1926年)他40岁左右时,回黔卖掉贵阳公馆,举家迁居于乡下化龙,曾在化龙附近偏坡团馆授童,过着隐逸般的塾师生活。解放前几年,马家吃了一场“抢亲官司”,变卖了土地才得以了结。不久,马登瀛变卖了化龙街上的房屋及土地等家庭财产,举家迁往黔西大关镇,依其胞妹相邻而居,继续以教书为业。解放初被划为“城镇贫民”,1960年10月12日在大关镇周氏宅内病逝,享年74岁。马登瀛去世时,正处于“60年代大饥荒”时期,其子得到众学生帮忙将老人抬到大关梨树丫口草草埋葬。1982年,其子孙集资重修坟茔。
  马登瀛军旅之时,回乡续娶近邻鸭池乡归宗寨(现为新店镇归宗村)彭氏为妻。民国8年(1919年),其子马尚斌出生。老人夫妇仅育有独子马尚斌一人,现有孙子二男三女:即长孙明用、次孙明信;长孙女明丽、次明会、三明群。孙辈均在其督导之下,上过初中或高中,并写得一手漂亮的“墨笔字”。改革开放后从事个体经营,生活条件富裕,均在大关街上修建有楼房铺面。马氏兄弟还同笔者摆谈:“我们家有过年不放鞭炮的规矩,原在化龙老家因过年放鞭炮把祖屋烧毁了,家里被烧得一贫如洗,从我父亲辈起,就有过年不准放鞭炮的规定,这都是上辈老人的生活教训呀”。在化龙,老人们传说为马刘二姓过年“比富”放鞭炮,才把马家房屋烧毁。此传说虚假莫辩,无从考证,姑妄听之。
  辛亥革命已过百年,而这位归隐林下、甘守清贫的辛亥老人值得后人缅怀。兹录马登瀛老人在手稿中留下的诗文、对联以飨读者,并作为寻踪之结尾。
  《还小溪》:濮濮风尘还小溪,丛林技上子规啼。金乌展翅将铺地,银汉无声韵浮堤。几树红桃蜂蝶舞,一湾绿柳渔樵栖。牧童遥指问山径,举足便是万丈梯。
  《与友人同游江岸有感而作》:黄昏云尽鸟投枝,正当优游得意时。影影无声铺满岸,飘飘莹火绕邻池。田间牧子驱牛马,户外耕夫叱女儿。携手谈今并论古,归来明月照床帏。
  《追悼蔡松坡黄兴二公挽联》:蟊贼与曹孟德石敬瑭用心若一;将军同拿破仑华盛顿鼎足而立。(注:蟊贼指袁世凯)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暖心妈妈坚持手绘书信 “陪伴”求学的女儿
·关于各专业学位类别的领域设置情况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考生如何应对新高考
·贵州省高考第一批本科录取结束 北大清华录
·让寒门学子入学无忧!2016高校学生资助政
·德江县2名教师在铜仁市初中数学优质课评选
·贵州省高考志愿今日补报信息 一本尚有238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惊爆!八省市游客到贵州免100天门票
·中国龙网、窗口网融媒体赴兴义万峰
·韦元龙创作简历
·未名湖文学社韦元龙(图文)
·走进春天,走进诗歌 --2021第三届“
·王坚:坚持你相信的事,相信你坚持
·滑天下之大稽,权力是人民赋予你抓
·强健中国“芯”
·兴义对危险驾驶“零容忍”
·小罐茶干货的重要性
·温馨提示:谨防诈骗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IS袭击利比亚东部油
李克强视察棚户区:
山西吕梁副市长张中
人参泡入60度白酒中
习近平2016年首次国
周永康子侄违规开发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世界华人华侨精英联合会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86838086 0851-86871808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工作QQ:624554591(龙歌百越)
常年法律顾问 贵州博文律师事务所 李兴武 律师 手机:13885026100,工作QQ:13802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