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与中科院合作创新
科技创新系列报道·创新机制
光明日报报道 佛山5月9日电(记者金振蓉、吴春燕)中国科学院与广东佛山市经过三年的院市合作,为佛山市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佛山市的经济和科技能力,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作模式。
2009年,中科院与佛山市签约成立了中国科学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中心以服务佛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四化融合,智慧佛山”引领新发展,共同推进中科院佛山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走在全国前列。
三年来,中心全力引进和集聚中科院及相关研究所优势资源,目前,中心共引进中科院研发团队36个,研发人员350多人,中科院有关研究所与佛山企业的合作项目500多项,形成产品60多项,实现产业化30项,带动产值300多亿元。

佛山与中科院合作创新
自中心成立以来,他们积极进行科技成果的产业化。一是围绕新兴产业的培育,结合佛山地区的优势产业和“专业镇”建设,积极引进中科院成果在佛山地区转移与产业化。中心联合中关村和国内外研究院所,组织企业与研究所共同申请与承担国家重大专项、863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以高端重大项目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工作形式也从点到面再到片地向前推进。目前,中心下设有能源环境、中医药生物科技、陶瓷技术、环保技术与装备等七个分中心,通过分中心,再联接更多的专业合作平台,使科技的成果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扩散。
二是建设载体,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佛山中心通过引进中科院等国内外研究院所的优秀团队,结合佛山地区经济情况,筹划专业园区规划与建设,参与产业专业平台的建设,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目前中心参与了6个园区的建设,如中国科学院南海生物医药产业园、中科院物联网技术应用产业园等。
此外,中心还充分利用广东金融高新服务区等现有资源,引导了更多的金融资源进入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化过程,促使产业在科技与金融支持下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