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国内  国际   图看天下  教育  教育动态  高考   旅游  民族风情   旅游景点  健康  快讯  美容  心理   房产  楼盘  
土特产  求职  招聘   名企   汽车  修理     财经 要闻 金融  基金         文学 小说 诗歌  人生    奇闻 评论 博客  公告
   新闻中心: 国际  | 国内  | 贵阳  | 遵义  | 安顺  |  黔西南六盘水  |  黔南  |  黔东南
  你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奇闻奇事 > 历史探秘 > 正文
 
秘闻:古代倭寇之乱源自元朝末年天下大乱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嵚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9日 11:59:52     
 

        

从元朝中期开始,中国正“天下一统”的时候,日本却进入了内战不休的“战国时代”,“天皇”成了摆设,诸侯们割据一方相互攻打,本身又穷外带战乱,土匪强盗们更“放了羊”,就有大批海盗们结伙每年到中国沿海打家劫舍,这些人就是“倭寇”

 

说倭寇入侵,那真是从元朝中期至明朝末年,一笔绵延了二百多年的血债。

血债的源头还在日本,从元朝中期开始,中国正“天下一统”的时候,日本却进入了内战不休的“战国时代”,“天皇”成了摆设,诸侯们割据一方相互攻打,本身又穷外带战乱,土匪强盗们更“放了羊”,就有大批海盗们结伙每年到中国沿海打家劫舍,这些人就是“倭寇”,他们穷凶极恶,每到一处皆大肆烧杀抢掠,到元末的时候中国也天下大乱,各处起义四起,元王朝疲于应付,海防自然也顾不上,倭寇们每次打劫也就越发“占便宜”,便宜占多了,不少日本诸侯也眼红,纷纷组织自己麾下的正规军来中国沿海“发财致富”,中国沿海的海盗们也纷纷与之勾结。于是从元末开始,倭寇侵扰的规模与破坏力都连年扩大,几乎到了越演越烈的地步。

台湾自然也难幸免,台湾岛位于日本列岛南部,对于倭寇来说本身就是“近水楼台”,起先台湾“原住民”多,经济比较落后,外带元王朝在澎湖地区有“巡检司”,经常能截击倭寇海盗船队,“油水少”又“风险大”,倭寇起先也就很少来。后来元末大乱,原本驻在“澎湖巡检司”的元朝军队,被陆续调往内地平叛,所谓“巡检司”早就名存实亡,此时中原内地战乱不休,不少沿海居民纷纷迁至台湾避乱,人多了经济也渐渐繁荣,“油水多”又“风险性”低,倭寇就渐渐来得多了。《元史》上关于倭寇第一次侵扰台湾的记录,是元朝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数千倭寇窜犯澎湖列岛,毁弃元朝“巡检司”在当地的要塞工事,劫掠大批钱粮扬长而去,此后倭寇对台湾的侵扰便日渐频繁。

到了元朝末年,倭寇的“开工点”又发生了变化,此时中国北方连年战乱外加自然灾害,“抢劫利润”大大降低,富庶的福建,广东等省份成了倭寇首选,而台湾,却是倭寇进入福建,广东沿海的必经之地,如此一来台湾又遭起了“二茬罪”,倭寇来的时候遭一遍抢,倭寇在广东福建抢完了,返航的时候还不忘了再到台湾抢一把,有时候倭寇在广东福建碰了壁,更要回头在台湾“捞一票”。台湾,因此既成了倭寇入侵道路的“中转站”,又是倭寇劫掠的“重灾区”。

以至到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平定了福建割据势力方国珍后,大批逃难到台湾的乡民闻讯后纷纷返归大陆,见到明朝官吏后哭诉道:“我等渡海(去台湾)前遭兵祸,渡海后又遭倭祸,今终见太平也。”

可回来才知道,“太平”,还早着呢。

因为大明王朝建立了,“倭寇问题”却更复杂了,东南方面,被朱元璋平定的张士诚,方国珍,明玉珍等元末割据势力,都有大批残部流落海外,他们盘踞在东南沿海的海岛上,坚持和大明王朝为敌,这些当年参与和朱元璋争天下的“枭雄”们,而且却成了杀人越货的海盗。偏偏他们又与倭寇们相互勾结,甚至有不少人后来移居日本,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张士诚的旧部刘通,陈友定的旧部金子隆等人。这群人常年生活在东南沿海,对东南沿海各处的人口,地貌,城镇分布,都可以说了如指掌,更兼戎马半生见过大阵仗,作战经验丰富,而今摇身一变当了“二鬼子”,那更是相当富有敬业精神,每次倭寇抢掠,他们都积极响应,辛勤带路不说,碰到明军更杀红了眼朝上冲,掩护“日本友人”撤退,可谓是抢劫在前,分钱在后,相当的有“国际主义精神”。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刘通就曾作为向导,引着数千倭寇在苏南,浙东一带大肆抢掠,史载“大掠五府,饱掠而去。”

更可恨的却是金子隆,此人早年就是元朝“澎湖巡检司”的一名水手,在澎湖列岛和台湾岛都曾生活过多年,台湾的一草一木几乎都烂熟于心。后来跟着陈友定打水战,历经数战练出了卓越的海战本领。他的故主陈友定是被朱元璋杀掉的,对明王朝自然是切齿仇恨,后来逃亡到日本,摇身一变当了“二鬼子”,不但积极的领着“鬼子进村”,更帮倭寇训练水师研发火器,特别是他对于福建,澎湖,台湾岛的地貌情况非常熟悉,经常领着倭寇来此袭扰,每遭遇明军攻击,他更是坏招迭出,数次牵着明军的鼻子走,帮助倭寇全身而退。在倭寇内部,他成了身兼向导,军事科技顾问,狗头军师的“复合型人才”,根据《明史》和《明实录》记载,朱元璋在位的头二十年间,倭寇对明王朝沿海的大规模袭扰共有七次,其中五次皆发生在福建,广东地带,全是拜此人所赐。而台湾,则成了倭寇入侵的固定“中转站”,根据当时明朝“闵浙巡抚”汤和的奏报,倭寇每次侵扰福建,广东地区,中间必然会去台湾,澎湖列岛补充淡水粮食,而这些地方兵少势孤,又兼移民众多,着实成了倭寇唾手可得的“肥肉”。这个金子隆后来索性改了日本姓,改姓为小山,可他当“鬼子”也不甘寂寞,又介入了日本九州当地倭寇内部的争权事件,在内耗中被一刀宰了,“汉奸”当到如此地步,实在是比较“敬业”。

“汉奸”玩完了,但倭寇的侵扰没有停,台湾还是“中转站”兼“重灾区”,广东,福建等省份也因此受害颇深。对倭寇,朱元璋自然深恶痛绝,福建,广东,浙江,苏南等屡遭倭寇侵扰的地区,更是大明王朝赋税粮米的主要来源,是当时中国的“钱袋子”。“钱袋子”成天被倭寇动不动抢一把,颜面无光不说,国计民生更是大问题。

为解决问题,朱元璋是软硬办法用尽,朱元璋苦出身,做皇帝前南征北战,陈友谅,张士诚,元王朝,一个个强大的对手统统干掉。区区倭寇岂能容忍。洪武四年(1371年),六年(1373年),八年(1375年),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曾四次召集文武群臣,商讨征伐日本倭寇的问题,有些老将军非常积极,比如大将周德兴就建议“集水师于澎湖,乘北风而进,旦夕可灭倭奴也。”但开国名将李文忠等人担心胜败未知,且贸然开战,更可能造成国家混乱。文臣韩宜可则拿出元王朝征伐日本失败的“前车之鉴”。武将的反对朱元璋并不太理会,可他最重视“历史的教训”,对照权衡再三,朱元璋终于还是把这口气硬生生的憋回去。

憋着气的朱元璋也曾想“外交解决”,这时候日本内战暂停,国家分裂成了南北两个政权,即日本的“南北朝”时代,洪武二年六月(1369年),朱元璋两次派使者出使日本南朝,面见日本“南朝”的“掌权人”怀良亲王,斥责他纵容倭寇,此时日本“南朝”正遭“北朝”进犯,不愿多树敌人的怀良立刻认怂,对以往的侵略罪行表示“真诚忏悔”,不但送还了被掳百姓七十多人,更捆绑了多名“战犯”送到南京交朱元璋治罪,“南朝”刚认栽,次年七月倭寇又经台湾窜犯福建,军民死伤数千人,朱元璋再次派使者“抗议”,怀良却推卸说这些倭寇是“北朝”来的。后来日本“北朝”也与朱元璋“建交”,但倭寇侵扰并没有停,洪武八年(1375年)明王朝与日本“北朝”建交后,之后十二年,相继发生了洪武十三年倭寇侵扰海南,洪武十五年倭寇侵扰福建,洪武十九年倭寇侵扰广东广西的三次大规模入侵事件,三次入侵的“中转站”,又全是台湾岛。每逢明朝派使节“最强烈抗议”,日本人就故伎重演,北朝推卸责任给南朝,南朝推卸责任给北朝,直把明王朝当了“冤大头”。

要打,有元王朝的“历史的教训”,打不得,要外交解决,有日本南北朝“唱双簧”,耍你个团团转,打不行,不打更不行,咋办?

朱元璋这几十年的“憋气”也不是没成果,二十年来明王朝休养生息,国力大大富强,早已飞建国初期可同日而语。但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到底还是“农民思维”:农民家老闹贼,那就扎篱笆铸墙养家丁护院,至于闹倭寇嘛……

当然还是扎篱笆了,在整个中国东部沿海扎一个大大的篱笆,养一群精装的兵,看你小鬼子进的来不?

从朱元璋登基开始,“扎篱笆”工作就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到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明王朝在北至辽东半岛,南至广西北部湾的漫长海岸线上,一共设置了五十八个卫,八十九个所,安置战舰两千多艘,精锐部队三十万人,在整个的中国东部沿海,打造出了一条当时世界上最坚固的海上防线,从明朝洪武五年开始,沿海明军就陆续有了歼灭倭寇的战报,明朝洪武十年以后,倭寇对浙江,山东,辽东地区的入寇,也多以失败居多。打游击战的倭寇,真碰上正规军的明军,硬碰硬打当然不是对手,像过去那样“打一枪换个地方”,这条防线修的面面俱到,换个地方照样挨揍,朱元璋苦心修起的“篱笆”,貌似是无懈可击了。

不对,还是有一个漏洞的----台湾。

因为朱元璋的篱笆是沿着海岸线修的,但台湾却是一个岛,朱元璋的篱笆扎的再紧,也不能跨过大海,把台湾岛也“包”进去。

这下就让倭寇找到漏洞了,再来中国开工的时候,别的地方不去,先去台湾岛和澎湖列岛,明朝要是防备的严实,就先窝在岛上看看情况,明朝稍有松懈,就趁机进兵捞一票,反正台湾岛上有居民有粮食,倭寇千把人,给养补充能供得上,耗个十天半月没问题,退一步说,就算是进不了中国沿海,临走在台湾捞一票也值了。

这就麻烦大了,澎湖虽有明朝的“巡检司”,但兵少势孤,用以自保都难,哪有能力攻击倭寇?请求战友增援?小心中了倭寇的“调虎离山”,你沿海的船队刚出动,说不定人家就乘虚而入了,往台湾调兵?台湾当地人口稀少,增了兵粮食给养供应都困难,不说岛上百姓要勒紧裤腰带,单是来来回回的运粮食,这成本核算可就亏大了。洪武十八年,十九年,倭寇连续两年窜犯福建,都是用的这招,先扎在台湾,然后找机会在福建“叼一口就跑”,来来回回的在福建与台湾岛之间搞起了折返跑,直把当地明军折腾得疲惫不堪,特别是洪武十九年(1386年)七月,倭寇以台湾岛为基地,在福建沿海连续转悠了一个月,数次声东击西,相继抢掠了漳州,泉州,福州,兴化,厦门等地,赚得盆满钵满后方才扬长而去。战报传到明朝都城南京后,气的朱元璋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当时的闵浙巡抚汤和:“开国功臣,竟奈何不得区区倭奴”。

可骂完了还是要解决问题,说汤和无能这是气话,仗打成这个怂样,一是倭寇太狡猾,二也是台湾这个“漏洞”太难补。

所以,朱元璋再次“农民思维”:难补,那就不补了。

不就是篱笆扎不着吗,那你别在篱笆外面,搬到篱笆里面来不就行了?

当然,不止朱元璋这么想,此时明王朝内部许多“名臣”也这么想,比如后来当过“皇太孙”朱允炆老师,又当过大明王朝兵部尚书(国防部长)的黄子澄,此时虽只是个翰林院编修,却是位卑未敢忘忧国,此时也大胆上书言事,认为“小琉球汉夷杂居,孤悬海外,守之徒耗钱粮,不如迁其民以收抗倭之效也。”正中朱元璋“农民思维”下怀。

说中了就办事,洪武二十年(1387年)下旨:澎湖巡检司裁了,兵撤了,人都强制拆迁了,快裁快撤快拆,不让鬼子抢走一粒粮。几代台湾移民的财产,房屋,粮食全毁了,台湾“一夜回到解放前了。”当然,身为苦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很理解移民们的难处,迁至福建安置的台湾移民,家家给地给房子,“拆迁费”也发的足,明朝初期朱元璋重手肃贪,敢贪污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也稀少,总之还算是日子过得去了。

当然,台湾“被搬家”,在当时只是朱元璋抗倭战略里的一环,这个整个的“战略”就是今人所熟悉的明朝“海禁”,为了防备倭寇入侵,明王朝禁绝了一切民间的海外贸易往来,严禁沿海边民出海,以防与倭寇勾结。同时强化官方贸易,特别是与日本之间的“朝贡贸易”,把两国的经济往来,作为逼迫日本限制倭寇的外交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台湾移民们纷纷“被搬家”,但明朝此举,并非是今天某些学者论证的那样“放弃台湾”,台湾当地的“原住民”高山族,诸多部落纷纷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实录》纪录过的泰雅,阿雅登部皆曾入京朝贡,明王朝都是“以土司之礼待之”。明朝永乐时期,日本“北朝”大将军足利义满(就是《聪明的一休》里被一休耍弄的那位)就曾遣使招抚台湾基隆原住民首领,非但未能成功,当地原住民更是向明王朝汇报此事,永乐皇帝朱棣也曾为此遣使申斥日本,虽是孤悬海外,但台湾“原住民”对中央政府的忠诚,可谓赤心不改。

“被搬家”初期貌似很有效,台湾岛“被搬家”的次年,明朝福建“备倭军”就打了一个打胜仗,在福州歼灭倭寇数百人。之后,随着明朝国力的日益强大,以及“朝贡贸易”的巨大利润,日本方面开始主动禁绝本国倭寇侵扰中国沿海,甚至数次主动派兵抓捕倭寇送给明朝治罪,倭寇之祸,暂且收敛。台湾“被搬家”的效果,看似立竿见影。

确实是立竿见影,只不过,是反着的……

有关台湾“被搬家”的恶果,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看的非常清楚,他在《天下郡国利弊书》里就曾感叹:台湾被搬家的结果,就是白白让出了这块倭寇往来必经的战略要地。这道理很简单:台湾地理位置特殊,是倭寇入侵广东,福建地区的必经之说,岛上有人在他要来,没人在他照样也要来。你驻兵他会来,你撤了他更来。不止如此,明朝沿海的海盗,逃犯,也纷纷把“禁区”的台湾岛当成了避难所,犯了事就只管朝这跑,明朝海军来回巡逻跑断腿,却一样是防不胜防。戎马一生的朱元璋,在“台湾问题”上,却干了一件恁傻的事。

当然,“恁傻”的还有那位跟着瞎出主意的黄子澄,他后来辅佐朱元璋的孙子朱允炆,面对燕王朱棣的叛乱,身为兵部尚书的他却傻主意不断,虽然尽心竭力却总是帮倒忙,害得朱允炆最后活活丢了江山。傻人,放到哪里总逃不过一个“傻”字。

而在台湾方面,明王朝的“傻主意”也很快遭报应了----在朱元璋过世仅一年后。

明朝建文二年,即公元1401年,正忙于和四叔朱棣争皇位的明惠帝朱允炆,背后却遭了日本人的刀子-----是年八月,大批倭寇以台湾岛为基地,对明朝福建,浙江,广东三省再次展开大规模侵扰,此时明王朝东南地区大批军队正调往北方参加对朱棣的作战,沿海防务空虚,倭寇背靠台湾岛,来来回回牵着明军的鼻子走,“兵至倭退,兵退倭兵复又来”,整整两个月,倭寇连续袭扰明朝东南沿海宁波,温州,泉州,惠州,海口五大城市,在中国东南沿海轻轻松松的搞起了“自驾游”,日本历史学家田中芳树在记录倭寇入侵时承认,当时日本侵扰中国东南沿海,有两个重要的落脚点,一个是今天毗邻韩国的对马岛,倭寇以此为基地,窜犯朝鲜半岛以及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地区,另一个就是中国的台湾岛。

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这位皇帝在位时励精图治,明王朝的综合国力较朱元璋时代又大大增强,对倭寇问题,朱棣也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面对日本展开“外交攻势”,用“朝贡贸易”继续笼络日本上层,一方面也采取强硬措施,全力绞杀窜犯中国沿海的倭寇,特别是永乐十七年(1419年),明军在辽东望海窝全歼了入侵的两千倭寇,导致日本倭寇元气大伤,因此他在位时,日本方面极少有倭寇窜犯,只能夹起尾巴与明朝做生意。

对台湾岛,朱棣也没忘了惦记着,永乐时代震惊世界的“郑和七下西洋”,其中有五次都曾在台湾岛停留,郑和舰队不但在岛上补充淡水食物,更接见当地部落首领,宣示明王朝主权。朱棣更通过日本使者转告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足利义满,声称“澎湖,小流求(台湾岛)之民,皆朕子民,不可欺也。”总之这段时间,慑于明王朝强大的国家实力,外加日本此时“北朝”平灭“南朝”,国家短暂统一政治暂时稳定,一时未敢造次,多是老老实实与明王朝做生意。

老老实实了没几年,日本人做生意也不老实了。

强硬的永乐皇帝朱棣过世后,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是个守成之君,不到一年即过世,之后的明宣宗朱瞻基,也是一个不愿多生世的人,加上此时明朝海疆承平日久,所谓的倭寇入侵,也就不像早年那般感冒了。明朝人好了伤疤忘了疼,日本人却渐渐开始得寸进尺,早在宣德四年(1429年),日本朝贡使团就在南京发生了打死中国商人的事件,朱瞻基“襟怀宽广”,下诏从宽处理,仅让日本凶手赔偿了一百两白银了事。两年以后,日本贸易使团竟然公然在山东劫掠商队,杀死商队成员抢劫货物,朱瞻基也一样赦免不办。明朝“宽容”,日本人却越发蹬鼻子上脸,本来明朝与日本的“朝贡贸易”,对日本商队的规模,人数,携带武器,都有严格的限定,朱棣在世时,日本人老老实实守规矩,半个“不”字都没有,朱棣过世后,日本人就开始“违禁”,经常是大批船队携带武器来中国“做买卖”,开了价不许你还价,价格谈不拢就直接犯抢,明朝官员稍有抗议,日本人随即就把脸一板,扬言要带大批倭寇来华抢掠。连霸道带吓唬,每次都能逼的明朝方面忍气吞声,当年制约日本的“朝贡贸易”,搞到明朝中期的成化,弘治时期,反成了明朝人自己的作茧自缚。当然,强买强卖的日本人同样不老实,明朝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就有一支日本商队打着“朝贡贸易”的名义,突袭浙江沿海。攻破台州,宁波,定海三城。一路杀掠无数。而原本就是倭寇侵华“中转站”的台湾岛,更成了日本人这一时期的工具。

朝贡贸易时期,地理位置特殊的台湾岛对于日本人着实重要,日本本国各类史料都记录,日本大批武装船队来华“贸易”时,其大部队多停靠在台湾,澎湖列岛观望,先派小股船队至南京“贸易”,若发现明军防备不严,则大部分随后跟进,对中国沿海伺机进行劫掠。而一旦倭寇遭到明军沉重打击,甚至面临遭围歼的灭顶之灾时,一样还是在澎湖,台湾“望风”的倭寇船队前来增援,帮助同伙突出重围。台湾岛上虽有忠心耿耿的“原住民”,但岛上地广人稀,原住民多是原始部落,实在不是倭寇的对手,对于倭寇的窜犯,也多只好坚守自保了。倭寇在明朝成化十三年,弘治十二年两次对浙江,苏南发动的两次大规模袭扰,都是在明军即将歼灭敌人的情况下,遭到来自台湾岛的倭寇舰队袭击,最终功亏一篑。对此,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7年)的福建巡抚林俊就曾在给明孝宗的奏折里痛陈:澎湖周遭,今海贼倭寇聚集,来去进退多凭依也,故倭寇屡剿屡不平,实因此也。”

明朝立国早期对台湾的政策,以及台湾早期遭到倭寇侵扰的历史,无论在当时人的观念里,还是在后代史家的各种记录中,都没有被当成一件大事。倭寇侵扰?不过是几个毛贼作乱而已。被搬家?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在明朝历史上不算稀罕事。比如台湾“被搬家”的同时,明王朝还曾迁移江南,湖广地区的大批人口到北方屯垦,南宋时期人丁繁茂的湖北,湖南地区,一度竟成了“无人区”。明朝建国后的历史风云变幻,大明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台湾貌似只是芝麻粒大小的一个点,倭寇侵扰,对于大明朝的国土来说也不过是挠痒痒,对比看来,确实小的很。

如果说历史也是一部电影,那么这时期的台湾,确实只是一个龙套,波澜壮阔的风云变幻中,连个特写镜头都捞不到几个。但历史却同样是一个高超的编剧,前面故事情节中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没准什么时候,就会成为影响剧情的大人物,甚至是一段故事情节的主角。跑了上千年龙套的台湾,在中国历史的这部大戏中,伴着零零星星的战火,轻描淡写的故事情节,却最终成为了一个主角。因为与他相关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东南海防问题,更不止是几个打家劫舍的倭寇,而是牵连着一个中国从未经历的新时代,它是一个细细的线头,在未来的历史中,牵起这个时代,牵动整个中华的变局。

这个新时代的名字,就是大航海时代。

本文摘自《就这样收复台湾》,作者:张嵚,出版:重庆出版社


  相关阅读:
0
 
频道阅读
小学生性感照引发争议 网友忙问:这是小学
·别以个案轻言公务员职位已经遇冷
·北大复旦今年在京不减招
·人民大学首次在京招收国防生
·钱学森长子谈公务员热科学家受冷现象
·网友吐槽机关定编人员都去哪儿了?
·公务员省考招报人数双降 受阳光工资等影响
·北京数所高校面向贫困地区自主招生
 
传中石油管道资产将
威门药业举办新春年
杭州西湖黄金周游客
广汽丰田出方案补偿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新闻排行
·秘闻:古代倭寇之乱源自元朝末年天
·冯玉祥招兵趣闻:突呼“立正” 剔除
·古代政府的截访招数:清代官员最“
·毛泽东与米高扬49年密谈内容解密 现
·秘闻:日本间谍在甲午战争前就深入
·延安时期毛泽东高度重视金融问题(
·4月9日天宇上演“火星冲日”
·瑞典用镜子打造“透明屋”
·“最矮的猫”又刷新纪录(图)
·亚马逊与世隔绝部落男子欲用长矛戳
·法学生改造3D打印机为纹身机器人(组
老人脑部受伤 经抢救已脱险
店福利院领导赶到区 交纳了医药费
   八卦资讯
贵州苗族同胞用茅台
疑似MH370黑匣子信号
猴王无生育能力掐死
英国一鹦鹉被关车库
四川:熊猫疑遭狗吓
陕西:母鸡产下194克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贵州民族报黔西南新闻周刊 广告总代理:贵州元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兴义市龙腾文化事务所
报社地址:贵阳市中华北路众厦大楼八楼 热线电话:0851-6838086 0851-6871 808 投稿邮箱:wyi3293888@163.com 网站备案:黔ICP备10200785号
贵阳:新闻广告热线:15685119088  兴义:新闻广告热线:15285451888 
分公司地址:贵州省兴义市向阳路锦峰大厦B2-504 热线电话:0851-3293888 3221777 投稿邮箱:3237866@163.com